企业名称:天津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
全国咨询热线:400-801-7367
邮箱:yitongautism@163.com
地址: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桂苑路18号
“眼睛看这里,看妈妈!”手持孩子的物品(“挟持物”)说到。这种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用过和语言上强调过。
这里为什么说“挟持物”而不是“强化物”呢,平时与家长进行IEP访谈时,了解到很多时候我们出发点是好的,选择孩子当下感兴趣的物品,但是往往会忽略内在原理,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面的案例,选择一下你大概是哪个做法?
· 例如孩子正在玩积木,接下来······
家长A:突然把孩子手里的积木抢过来,然后要求孩子看他再还给他;
家长B:准备另一块积木,要求孩子看他再给他;
家长C:在一旁搭积木并发出有趣夸张的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观察推测孩子的关注点,把玩具拿到面部三角区范围,吸引孩子的目光后满足他。
以上三位家长的做法哪个是你最常用的呢?能感觉出有什么不同吗?相信有很多家长选择家长C的做法,能达到目的又很自然。那么在细说练习眼神前我们先明确目光注视的重要性。
孩子在学会手势和口语前,要先用眼神关注父母或他人,才有机会和对方进一步互动,眼神可以传递很多社交信息进行交流,所以目光注视是我们社交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眼神也是我们提升共同注意力的前提。总而言之眼神在沟通和交流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一定要清楚为什么要练习孩子目光注视的能力呢?相信一定是为了社交需求,而不是为了练而练。
接下来我们扒一扒平时训练目光注视时的一些雷点:
1.平时不努力,用时方恨少!
想要保持眼神接触是一件既需要长期坚持,又需要下功夫的事情。更多的是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调整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而不是去强行改变孩子的行为。和孩子日常互动也好,沟通也罢,一定要养成蹲下来平视的好习惯,适当时候可以主动“追”,或者多把物品置于视线水平范围内,尤其目光注视不是很好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大量这样的机会,只要安排得当,无需专门训练,也可以抓住日常中孩子需求方面,满足后就能直接自然强化,一定要日常积累中增加和渗透目光注视的机会和行为。
2.任你练习千百遍,花样没有变!
说到这里,看看有踩雷吗?
抽查式:无事叫孩子名字刷存在,看反应……
强迫式:孩子不看,立马“辅助”(用手扶正孩子头)……
雷厉风行式:果断中止孩子游戏,看我了再给你……
包容式:等了10多秒,再次尝试未果,笑着说“你这孩子玩起来就不搭理我了”……
首先一定要减少无意义的呼名,否则就像狼来了故事一样,孩子会觉着你叫他也是没事情叫着玩的,进而不搭理;其次如果真的想单纯的把孩子的目光拉到自己身上,那就一定不要用手“掰”,否则孩子的心情套用沈腾小品台词“爱睁睁爱闭闭,你扒拉我干啥”……
那么怎么办呢?可以用强化物去吸引孩子的目光,注意物品不要太大遮挡住家长的脸,强化物的出场绝对不能是“半路杀出”或者“强取豪夺”的形式,密切观察和推测孩子可能会喜欢关注的点来引入。
原则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的脸和孩子喜欢的物品配在一起,久而久之,孩子的目光就会从物转到互动的人身上。当然也会有家长觉着这个做起来不太自然,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手指从孩子的眼睛那里指向需要关注的人或物品。
如果方法都试了还是很难引导,那么日常互动中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倒追”,就像上一点提到的蹲下来,主动面对面等创造更多的目光接触的机会。
3.千呼万遍未得果,简单粗暴要效果!
有时候我们家长呼名后为了让孩子“搭理”我们,很是执着又很贴心的为我们娃进行了想法解读,一次不行可能没注意,两次可能没听见,三次可能不想搭理,四次语气加重“预警”······其实不管是哪种想法,每一次呼名后孩子并没有体验过回应呼名之后的好结果,就很难建立起听到名字和作出回应(眼神、动作、口语等)之间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尽量尤其是初期保证我们每次呼名后有好的结果,适当时候也要及时辅助和根据孩子状态降低难度(如身前、蹲下等)。
说到辅助,家长也是很积极反馈,不是说孩子很大几率存在视觉敏感,我都是拉着他的手让他看(摸、指)我鼻子、耳朵、眼睛等部位,例如:“看着妈妈”、“摸一摸妈妈的鼻子”等类似的指令,看似是辅助孩子,其实这样的目光注视其实是在指令要求下完成的,并不是孩子主动看下大人。
毕竟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视线上相交或者是被动的看着,而是孩子能够灵活自主地使用眼神回应和进行社交互动,这是我们最理想的状态。
4.初见成效就收网,未见其效就放弃!
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下,社交性凝视需要形成本能习惯,所以需要长期坚持关注这个事情。尤其是语言理解和社交技巧能力不足的孩子,即使掌握了目光注视行为,但是并不是很理解说话为什么要看向他人,以及换位思考和尊重等高级词汇。
有时候也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社交情景有针对性的练习互动中的眼神。例如:有需求或者好事情的时候叫孩子名字,练习呼叫应答;和孩子面对面沟通聊天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看向我们,维持一定时间来练习注视他人;有时候也可以是动态的引导孩子的视线跟随我们的手指方向,练习目光跟随;进而也可以升级目标,引导孩子的视线跟随我们的目光方向,有回应更甚至发起共同注意,以此练习分享式注意力。
……
家长们对于以上提到的细节,在生活中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雷哟!
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桂苑路18号
(赛恩院内C座1楼)
400-801-7367
yitongautism@163.com
网址 : www.61psy.com